物業規劃技巧(三)
發布者:網上發布
居住區的規劃設計
1居住區規劃是項綜合性較強的設計工作,一般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
創造一個生活方便的居住環境,如為適應住戶家庭不同的人口組成和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住宅類型、合理確定公共服務設施的項目、規模及其分布方式、合理地組織居民室外活動、休息場地、綠化和居住區的內外交通等。
2)衛生要求
為居民創造一個衛生、安靜的居住環境,要求居住區有良好的日照、通風等條件,以防止噪聲的干擾和空氣的污染。
3)安全要求
為居民創造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1)防火
為保證一旦發生火災時居民的安全、防止火災的蔓延等。因而建筑物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防火間距的大小與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及外墻門窗、洞口等情況而定。
當街坊內部通道離人行道超過80米、建筑長度超過160米時應留出4米的消防通道,在居住區內設置室外消火栓,每個消火檢的服務半徑為150米。
(2)防震災害
為把災害控制到最低程度,在進行居住區規劃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①盡量避免布置在沼澤、不穩定的填土堆石、地質構造復雜及在地震時有崩坍陷落危險的地段。
?、诳紤]適當的安全疏散用地,結合公共綠地、學校等公共建筑的室外場地及街坊小花園。
?、劬幼^內的道路應平緩暢通,便于疏散,并布置在房屋倒坍范圍之外。
4)經濟要求
居住區的規劃與建設應與國民經濟發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相適應,也就是說在確定住宅的標準,公共建筑的規模項目等均需考慮當地的建設投資、居民的經濟情況及發展的需要。降低居住區建設的造價、提高建筑標準和節約城市用地是居住區規劃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
5)施工要求
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應有利于施工的組織與經營,特別是當成片居住區進行機械化施工時,更應注意各建設項目的布置應適應施工程序和建設程序。
6)美觀要求
居住區是城市中建設量最多的項目,因此它的規劃與建設對城市面貌起著很大影響。一個優美的居住環境的形成不僅取決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設計,更重要的取決于建筑群體的組合,建筑群體與環境的結合,要反映出生動活潑、欣欣向榮的面貌,具有明朗、大方、整潔、優美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