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ppvxt"></form>

                    全國- 「切換城市」 培訓家旗下培訓平臺
                    手機版
                    網站導航

                    初二:內戰烽火基礎練習題及答案

                    2020.03.11

                    發布者:網上發布


                    一、單項選擇

                      1.為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作戰方法是 (  )

                      A.游擊戰B.運動戰C.陣地戰D.攻堅戰

                      2.指出:我們必須打敗,我們一定能夠打敗。這一論斷告訴我們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                   (  )

                      A.精良武器裝備 B.正確的戰略戰術 C.外部援助D.人民群眾的支持

                      3.全面進攻失敗后,實行重點進攻的“雙矛攻勢”是指 (  )

                      A.中原解放區 B.山東解放區 C.陜甘寧解放區D.晉冀魯豫解放區

                      4.1949年,轉戰陜北的解放軍是 (  )

                      A.西北野戰軍 B.中原野戰軍C.華北野戰軍D.華東野戰軍

                      5.驚呼“這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是指 (  )

                      A.占領延安而未能摧毀中共首腦機關 B.未能阻止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C.孟良崮戰役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滅 D.美國的軍事援助遲遲不到

                      6.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離延安是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__時 (  )A.山東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陜甘寧解放區 D.大別山根據地

                      7.1947年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的主攻方向是 (  )

                      A.東北地區B.西北地區 C.華東地區 D.中原地區

                      8.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二十年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一百多年來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蔽闹械霓D折點是指 (  )

                      A.三路大軍挺進中原 B.抗日戰爭勝利

                      C.孟良崮戰役勝利D.三大戰役勝利

                      9.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開辟的第*塊根據地是 (  )

                      A.魯西南根據地B.晉察冀根據地

                      C.大別山根據地D.陜甘寧根據地

                      10.人民解放戰爭中,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的目的是 (  )

                      A.實現戰略轉移B.爭取戰略主動

                      C.指揮全國戰爭D.轉移到河北西柏坡村

                      二、材料分析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7年3月,軍隊由于戰線拉長,兵力不足,被迫將其全面進攻改為對山東和陜北兩個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企圖利用其34個旅共25萬人的兵力,在3天內攻占延安,在3個月內聚殲西北野戰軍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區,或逼迫西北野戰軍東渡黃河。www.

                      材料二 為了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決定:以陜甘寧和晉綏解放區的部隊組成西北野戰軍,由任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在具體的作戰方針上決定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依靠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的地形,大打人民戰爭,運用“蘑菇”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尋機殲敵。

                      材料三 1947年國民黨占領延安后,得意地說,當年在瑞金,被我們打得長征,跑到陜北,現在在延安,又被我們打得被迫長征。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共中央面對的重點進攻做出了怎樣的戰略布署?以為司令員的西北野戰軍采取“蘑菇”戰術的依據有哪些?

                      (2)針對的強大攻勢,中共中央仍留守陜甘寧解放區的意義何在?

                      (3)材料三中的兩個“長征”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兩個“長征”有什么相似之處?其結果如何?

                      (4)兩個“長征”及其結果對你有什么啟示?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軍第二年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我軍第二年的部分任務是:以一部分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

                      ——引自《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

                      材料二 下文是對一次戰略部署的生動比喻: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搞重點進攻,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1)材料一中所說的“內線”和“外線”分別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胸膛 ”的戰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敵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材料二中的戰略布署的意義有哪些?核心意義是什么?

                      答案:1.B 2.D3.C4.A5.C6.C7.D8.A9.C 10.B

                      11.(1)撤離延安;依據包括:敵我力量相差懸殊,陜北優越的群眾條件,陜北高原的有利地形。(2)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3)1934-1936年紅軍長征,1947年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相似之處是路線比較曲折,也比較艱辛等。結果: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長征結束,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1947年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4)啟示:答案多元,如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靈活多變等,言之有理即可。

                      12.(1)“內線”指解放區,“外線”指國統區。(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南京和武漢。(3)見課本P12頁,其核心意義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上一篇:九年級下冊英語復習計劃 下一篇:初三輔導: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基礎測試題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內容系由機構或個人用戶發布,可能存在發布者所發布的信息,并未獲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權。本平臺會加強審核,但無法完全排除差錯或疏漏。鄭重聲明:本平臺僅為免費注冊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發布渠道,但不對其發布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負責,對此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對于從本網站或本網站的任何有關服務所獲得的資訊、內容或廣告,您接受或信賴任何信息所產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本網對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網站信息的商業活動及其風險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發送郵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欧美va在线观看_岛国片在线免费观看_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_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form id="ppvxt"></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