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期末學情調研歷史試卷
發布者:網上發布
請回答:
(1)該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說明其起止時間。
(2)材料本身反映出一種什么精神?
(3)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18.有人說: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其中主要的特點就是把平定叛亂、消滅勢力與抗擊外國侵略結合起來了。面對這個話題,班上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請你也參與進來:(11分)
①你認為同學們探討這個話題有何意義?
?、谡埥Y合你所學的歷史知識,用史實說明以上所說的“主要特點”。
19.材料一、據有關明清史料記載:“鄭成功盤踞臺灣多年,以海濤為巢穴……后因海濱各處奸民商販,潛為資助……故嚴立通海之禁?!?/p>
材料二:據《關于清朝海禁政策》審記載:乾隆年間“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遂以“民欲易器,洋商錯處,必致滋事”為由,繼續實行“海禁”……為了鴉片走私,雍正至道光連續頒布十五道禁煙令,并重申“海禁”。
請回答:(9分)
(1)根據上述材料歸納說明清政府實行“海禁”的原因有哪些?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的后果。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一分,計l5分)
l-5.BADBC 6-10.DCDDD 11-15.DADBD
二、非選擇題(共35分)
16.(8分)(1)①唐太宗統治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史稱“開元盛世”等。②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等。③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西北各部首領稱唐太宗為“天可汗”等。(6分,以上各項內容,學生只要答出一項即可,每要點2分)
(3)(舉例)你怎樣理解唐朝的對外交往等。(2分,只要學生扣住以上三個方面設問即可。)
17.(7分)
(1)鄭和下西洋。l405年至l433年。(2分)
(2)鄭和的艦隊克服重重困難,表現了我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術。(2分)
(3)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3分)
18.(11分)答:①意義:如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一個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我們應當自覺從歷史學習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我們應當警惕并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活動,堅決抗擊外來侵略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給分,此問最高3分)
?、谑穼嵳f明:a.戚繼光平息倭患,維護了國家主權;h.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c.臺灣的歸順和加強管理,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d.康熙帝時的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使中俄雙方能平等協商,最終簽訂了《尼布楚條約》;e.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祖國的叛亂,維護了西北邊疆的穩定。(言之成理,一條給2分,以上要點學生答出4項即可)
19.(9分)(1)為了防止沿海居民商販資助鄭成功;天朝物產豐富,無須同外圍互通有無;害怕外國商人與沿海人民往來“滋擾生事”,為了鴉片走私。(4分)
(2)這種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由于與世界隔絕,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