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問答題解析
發布者:網上發布
一、在對該求助者進行心理咨詢時,如何確定談話的內容和范圍?
1.該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
2.心理咨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3.心理咨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進行談話。
4.上級心理咨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談話目標。
5.談話目標中若有一個以上的內容,應分別處理。
二、在咨詢中應避免出現的不恰當的提問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問“為什么”的問題。
2、避免多重選擇性問題。
3、避免多重問題。
4、避免修飾性反問。
5、避免責備性問題。
6、避免解釋性問題。
三、與該求助者進行談話時,對會談內容的選擇應把握什么原則?
1.適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興趣。
2.對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間接的針對性。
3.對求助者的個性發展或矯正起關鍵作用。
4.對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層病因有意義。
5.對求助者癥狀的鑒別診斷有意義。
6.對改變求助者的態度有積極作用,對幫助求助者改善認知和正確理解問題有幫助。在選擇談話內容時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癥的癥狀作為談話和討論的內容。
7.會談法的有效性,會談法有效實施的關鍵在于咨詢師是否能正確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特點。
四、與該求助者進行攝入性談話時,要注意些什么?
1.態度必須保持中性。
2.提問中避免失誤。
3.在攝入性談話中,除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
4.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轉移該求助者的談話內容。
5.在攝入性談話后不應給出性的結論。
6.結束語要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做結束話,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誤解。
五、如何對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進行定性分析?
1.根據判斷正常心理活動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項原則,可知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故其心理活動在正常范圍。
2.從求助者的“求醫行為”來判斷,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現出強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動求醫。
3.從求助者對“癥狀”的“自知”程度來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認識到自己的心理行為異常,也能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希望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