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上冊第4單元同步練習題
發布者:網上發布
第14課難忘九一八達標試題A卷
1你認為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應該建立在下列哪座城市最合適( )
A.北京 B.上海 C.沈陽 D.南京
2. 如果你來編寫課本劇《西安事變》,代表中共出席談判的人物是( )
A. B.張學良 C. D.
3.中國局部抗戰開始于( )
A.西安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4. 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的根本原因是( )
C.的努力 D. 態度的轉變
A.張、楊的愛國熱忱 B.成為主要矛盾
5. 閱讀下列材料: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熬乓话恕?,“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思考并回答:
(1)材料中“那個悲慘的時候”指的是什么事件?
(2)請問:東北松花江上的同胞為什么會“流浪!流浪!”?
(3)《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東北人們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答案:1、C 2、A 3、 B 4、B
5(1)九一八事變(2)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下令不抵抗,日本占領了沈陽城。隨后日本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們成為亡國奴,四處流浪。(3)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第14課難忘九一八達標試題B卷
1. 算一算,今年是九一八事變( )周年
A.77 B.78 C.76 D.79
2. 提及電影《西安事變》,你馬上聯想到的一組人物是( )
A.張學良 楊虎城 B. 朱德 C.葉挺 賀龍 D.陳獨秀 李大釗
3. 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爆發 B.華北事變出現
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D.七七事變爆發
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政府現在既以此案訴之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全隊,對日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
——自《告全國民眾書》
材料二:九一八事變時,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自馮玉祥《我所認識的》
材料三: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如不肅清內匪,則決不能御外侮?! ?——自1933年4月在南昌對圍剿軍將領的訓話
回答:①據材料一回答,九一八事變后,和采取了什么對策?
?、趽齽t材料分析,采取這種對策產生了怎樣的后果?
答案:1、B 2、A 3、C
4(1)不抵抗政策(2)東北三省淪亡
第14課(難忘九一八)達標試題C卷
寧陽二十二中 黃萍
1. “九一八”事變后,導致東北迅速淪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軍的突然襲擊 B.東北軍作戰不利 C.敵我力量懸殊 D.的不抵抗政策
2. 如果你來編寫課本劇《西安事變》,代表中共出席談判的人物是( )
A. B.張學良 C. D.
3.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間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31年 D.1936年
4.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前提條件是( )
A.釋放 B.釋放張學良 C.停止內戰 聯共抗日 D.交出政權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沈陽日軍行動,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可也。 ——蔣中正
請回答:
(1)這份電文是下達給誰的?
(2)電文中所說的“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什么事件?
(3)這份電文產生了什么后果?
(4)你對的這份電文有何感想?說說看。
答案:1、D 2、A 3、C 4、C
5(1)張學良(2)九一八事變(3)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淪亡
(4)面對日軍的侵略行徑,從其階級利益出發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導致東北三省淪亡,加劇了民族危機;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