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輔導:散文閱讀例題分析(下)
發布者:網上發布
2.閱讀第③段,簡要分析作者為什么兩次提到“煞風景”?(4分)
解析:這道題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其實可以轉化一下角度,可以分步理解,哪些東西是“煞風景”的,為什么它們是“煞風景”的;再聯系中秋節的特點,很自然地就能想到,這是用“放鞭炮”和“手抓羊肉”來反襯中秋節的靜謐與情調。
答案要點:強調①“放鞭炮”熱烈,“手抓羊肉”粗獷;②與靜謐的中秋之夜氣氛不和諧。(各2分)
3.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關“射日”“逐日”的神話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這是一道作用題。作用題經常要考慮這樣幾點:1、內容;2、結構;3、手法;4、表達效果。
“射日”“逐日”不是本文要談的重點,所以只是來作為陪襯,是為了更好地引出后面的“月亮的神話最美的”,從而表達人們對月亮的喜愛。這樣答案就出來了。
答案要點:①反襯;②突出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的喜愛;③凸顯作者對“月亮”的贊美。(答出三點4分,答出兩點3分,答出一點2分)
(2)解釋第⑥段中劃線句子“中國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義。(3分)
解析:這是一道含義理解題。我們做含義題,首先要學會抓句子的關鍵詞,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就是“文化”,有哪些和月亮相關的文化呢,文中提到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有哪些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文中追尋,不難發現,由月亮引出第二段中中國人獨特的心理,又很自然地引出第三段中節日的誕生,再加散布全篇的大量詩句和第六段中“多少古代詩人留下月亮詩篇”,這樣答案而自然就出來了。
要點:①從古至今,由月亮產生的獨特心理;②由月亮產生的詩篇佳句;③由月亮產生的獨特的節日(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