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課堂達標教案:國際社會的成員
發布者:網上發布
第八課第*框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一、教材分析
第八課第*框主要從靜態方面和動態方面分析國際社會,講述了國際社會的構成,主權國家及其權利與義務,國際組織概況、分類和作用。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闡述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曾強學生多國際社會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當代國際社會主要有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組成,了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其在國際社會的權利和義務
2、理解國際組織的內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三、學重點、難點
國家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國家。
四、學情分析
本框內容對學生來講并不陌生,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與此相關國際、國內時事。但是學生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現象,不能對此作出自己的分析。教學中通過聯系有關歷史地理知識和實例,讓學生感悟當代國際社會的復雜現狀,理解理解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特點和作用。
五、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六、課前準備
1、搜集與整理與國際社會有關的熱點材料
2、導學案的編寫與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2010年3月26日,韓國“天安”號警戒艦在黃海朝韓兩國爭議海域白翎島和大青島之間巡邏,在船尾發生不明原因后于21點45分沉沒。發生沉沒,造成58名船員獲救,46名船員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