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你用“氣聲”豐富演唱表現
發布者:網上發布
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組合的方式。
正常的發聲規律要求氣息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要閉合而發聲,這種聲音比較結實響亮。而氣聲唱法則是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時發出聲音。
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這種聲音更顯自然親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接下來放上一首泳兒演唱的《浮夸》,這首歌里用到了很多氣聲,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氣聲唱法在中低音區相對比較容易掌握,到高音后,因為呼吸的控制難度加大,就需要采用真假聲結合的方式了。
從國內流行歌壇的發展來看,*早使用氣聲唱法的是在香港,繼而臺灣、內地。張明敏算是一個成功使用氣聲唱法的歌手,將流行音樂帶入內地,功不可沒。
氣聲唱法有它固有的特點,不僅因為聲音自然,同時氣流的流動聲及呼吸(換氣)的放大聲,通過采音精準的話筒傳出,也成了這種表演方式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氣聲唱法同樣有無法回避的缺點。有人這樣形容港臺的歌唱環境:香港歌手陰盛陽衰,臺灣歌手陽盛陰衰。為什么呢?
在過去的這么多年,香港部分歌手太過依賴使用話筒的氣聲唱法,唱歌風格大都柔弱無力,嬌柔大于陽剛。而臺灣歌手在這方面有些明顯不同,他們更尊崇一點——“歌,是要唱出來的”。所謂的“唱出來”,就是真正將所有共鳴打開來唱,認為有低吟有高亢,才能真正將音樂的靈魂展現。
“氣聲”在歌曲中作為“裝飾音”可以起到增強歌曲表現力的作用。那么,氣聲要怎么做出來呢?
大家可以在不發音的狀態下先哈一口氣,“ha”,再加入聲音,唱一個音階,這就形成了氣聲?,F在可以試著將這樣的方法用到一首柔和的歌曲中,是不是感覺增添了一絲虛幻的感覺,讓歌曲有了不一樣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