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人的情操。那么,對于武漢參加書法培訓班的孩子,到底要學習多久,才能見到寫字的效果呢?如今,武漢市面上培訓機構魚目混珠,有些口號叫的特別響亮,但是家長投了不少錢、孩子費了不少精力,就是見不到孩子寫字有什么進展,學了幾個月都沒見效果。武漢各位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切要記住核心的是什么呢?魯網邀請培訓機構專業老師為您現身說法。
1.八面出鋒。借助于八面出鋒,自然顯出墨色濃淡,濕中有干,干中有濕,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一、臨帖。 真心想寫好鋼筆字,千萬別想“隨心寫”“自創風格”,一定要尋找好的字帖比如《靈飛經》《道德經》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有很多練字的朋友,開始習字,就順手寫下去,寫出來的字沒有章法,自認為好看,結果要不是別人認不得,就是在書寫過程中違背了書寫規律,養成了非常不好的書寫習慣,結果,到最后提高階段,就會需要改掉很多不好的書寫習慣,反而事倍功半。
1、用筆是筋肉是趣味,結構是骨架是理性。外形的東西從理,也就是說,字的外形、結構、筆畫的位置等從理,從字理,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而筆則從書,反映的是趣和味。這是兩個原則。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
1、老師口中的漢字是方塊字,其實你去看看,把漢字寫成方塊字其實并不好看的,中國人喜歡追求圓潤的,所以字體一般為方圓結合為宜。
【常見的用墨之法之淡墨】淡墨的概念與濃墨相對。從審美趣尚上來講,對濃墨與淡墨選擇完全取決于書家的個人追求,從審美效果上講,濃墨顯得沉著莊重。而淡墨則更適合表現清淡幽遠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嫻靜的藝術風格。